首页 要闻 > 正文

全链合作稳定供需 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系列述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提出“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加强系统对接,深化全链合作”“支持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坚持统筹发力,加强宣传引导”等五方面举措。本报将围绕上述举措推出“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系列述评”,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敬请关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部署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鼓励光伏行业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

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表示,该《通知》的发布非常及时,它将对优化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和推动我国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关专家认为,《通知》一方面响应了光伏行业内要求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呼吁,另一方面对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链合作 稳定供需

光伏供应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组件环节,下游为光伏电站等应用系统环节。自2021年以来,“涨价”成为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焦点,而这其中矛盾最突出的环节出现在上游资源端,作为主要原料的多晶硅出现价格连续上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江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当前硅料价格上涨一方面由于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匹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远高于硅料,引发抢料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供需存在错配。江华解释,前些年,因为多晶硅市场低迷,硅料扩产有限,大多数企业都在扩产硅片、电池组件等下游产品。直到2020年下半年,市场需求回升,多晶硅需求量骤增,硅料企业才开始相继扩产多晶硅。但从时间上看,硅片和电池片产能建设周期仅需6~9个月,组件甚至低至3~6个月,且生产弹性大;而硅料项目产能建设周期则需要1~2年,且生产弹性小。这就导致中下游需求增速远超上游供给增速,造成整个市场多晶硅供需紧张。

然而,硅料价格大涨,引发企业纷纷扩产。在这种情况下,硅料产能已现过剩苗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如海表示,根据多晶硅在产和新建企业规划产能统计,预计到2025年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500万吨/年,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满足全球1500GW左右装机量需求。从需求角度看,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分别达到550GW和1000GW。“现有扩产规划可满足长期光伏装机需求,但同时需考虑2025年前过度投资规划的产能可能引发市场供需失衡。”林如海说,这或将引起一轮新的供需失衡。

针对上述情况,《通知》提出加强系统对接,深化全链合作。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交流。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跨界资本“疯狂”涌入光伏领域,三部门的发文对此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避免重复投资、落后产能投资后的资源浪费和过剩,调节引导资本进入其他实体行业,促进经济发展。引导资本进入光伏行业供求紧张的产业环节,促进产业链合理搭配,促进产业和谐发展。另外,这也给了所有光伏企业一个警示,告诫大家在重视企业经济利润的同时,更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共赢。

江华表示,《通知》将对光伏供应链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短期来看,该文件响应了光伏行业内要求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呼吁,对供应链协调发展进行引导,对行业内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为加强监管,影响行业预期。但长期来看,该文件对光伏行业下一步有序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杨爱青认为,《通知》有助于缓解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与部分供应链价格震荡等现象,促进终端需求落地,推动“碳中和”战略的发展。

立足长远 优化布局

光伏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从建立全国大市场的高度对光伏产业进行优化布局。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本次《通知》也指出,要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同时,还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和采购本地产品。

在江华看来,目前,各地因势利导,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光伏产业,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区域间的有效协同。例如,滁州市充分发挥其石英砂资源优势,聚集光伏玻璃企业,从而带动当地光伏产业链的完整配套。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其能源优势,吸引对能源需求量大、电价敏感度高的多晶硅、拉棒等项目入驻,优化了全国的产业链区域布局。

针对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等问题,各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应措施。例如,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发布《关于规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跑马圈地、倒卖土地资源、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要求全面核查已备案项目,大力推进可建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光伏发展专项规划及年底具体实施计划,鼓励竞争性配置资源以及加强项目服务及管理等五点措施。河北省邢台市发展与改革委也曾下发文件,要求排查违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原则,搞“一县一企”,排斥其他企业的不合理现象。

智能创新 协同应变

创新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知》强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门要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积极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应对照规范要求和相关标准。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技术研发和智能创新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及重点配套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服务,提高供应链整体应变及协同能力。

协鑫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宋昊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协鑫科技正在逐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光伏产业的融合,旗下基地利用大数据“云智能”平台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融入到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实现“大数据平台+算法+应用”闭环生产。“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布局技术层面的差异化竞争。我们通过在东、西、北三大区域科学布局,模块化复制FBR颗粒硅这一低能耗、低投入、低排放、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差异化技术,避免工艺相同、产业趋同,用领先的科技创新行动积极配合《通知》精神快速落地。期待进一步细节政策的出台。”宋昊说。

天合光能也在不断推进组件工厂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依托供应链管理平台,天合光能打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对前端、运营、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透明化管理,确保了公司与各生产基地及供应商企业的协同制造。

然而,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也面临一些困难。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允认为,目前光伏行业对整个智能化的生态体系还不太适应。他解释,光伏行业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就要从制造型企业转变成制造加智能化的信息科技型企业。行业管理,包括公司运营、服务、交易模式、用户参与、竞争对手等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些方面,目前光伏行业还不是很敏感,需要进一步加强。”韩允说。

标签: 全链合作稳定供需 光伏产业链供应链 协同发展 一县一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