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多家银行推出中信碳账户 绿色金融普惠化再添新举措

在绿色金融普惠化的道路上,建立个人碳账户是重要一步。

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金融已成为不少银行的一大发展战略,并且推出了创新型金融产品。近日,中信银行宣布,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这是中信银行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合作交流,联合国内专业机构中汇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并公开邀请千名用户参与测试体验。

那么,多家银行试行个人碳账户背后是什么原因?能否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普惠化?

多家银行探索个人碳账户

绿色出行,旧物回收,开通电子账单,生活缴费网上办……试想,当各类场景中的减排行为被换算为银行账户中的积分,用于换取一定权益,你还会认为践行绿色环保理念遥不可及吗?当人们都在谈及绿色金融时,绿色金融到底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银行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答案,即“碳账户”。

近日,中信银行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已启动内测。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已布局。

据悉,中信银行推出的碳账户主要依托该行信用卡“动卡空间”App开发构建,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根据不断迭代优化的减排因子模型,实时计算各类生活场景的碳减排量。据“中信碳账户”核算预测,每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方面的低碳行为,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未来用户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建设银行方面,拟打造客户个人“碳账本”,并基于“碳账本”提供信用卡额度升级、分期福利、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据悉,该项目主要服务对象为建设银行个人客户,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合理确定用户范围和服务规模,预计年服务个人客户100万元。

衢江农商银行方面,在央行衢州市中心支行积极推进个人碳账户金融场景应用下,面向个人客户推出“点碳成金贷”,根据个人碳积分将客户分成“深绿”“中绿”“浅绿”三个等级,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

2021年11月3日,浦发银行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据介绍,碳积分来源于企业在浦发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企业在浦发银行办理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据浦发银行介绍,依托该体系,银行一方面将识别企业和个人的碳排放情况,为所有减碳、固碳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差异化的快速结算、更便宜的资金、更灵活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将为客户提供更多与绿色消费、信贷等挂钩的权益。

助力碳普惠生态圈建设

具体而言,碳账户是以碳积分的形式,对企业及个人客户的减碳行动进行倡导和鼓励。比如,企业碳账户的碳积分来源于其在浦发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如办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以形成对应的碳积分。基于碳积分累积量,企业的碳账户将对应不同的等级,并享有不同的权益。个人碳账户则将视线聚焦于客户的日常生活,个人客户可通过线上生活缴费、线下绿色出行等累计积分,获得相应的权益等级及礼品兑换。

建立个人碳账户,也被视为碳普惠的重要一环,银行个人碳账户的设立,将为地区带来一定借鉴意义。目前,多地正在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以构建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比如,上海于今年2月发布《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称上海将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有分析称,这主要是将市民的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兑换相应的权益。

另外,北京在今年1月召开的交通工作会上也提出,北京将升级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探索研究个人碳账户,助推私家车出行向绿色集约出行转换。深圳市也曾于去年11月印发《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具体量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节能减碳行为并赋予一定价值。该方案还明确,要建立健全深圳碳普惠体系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如探索开设个人碳账户、发行碳信用卡等,建立与个人低碳行为挂钩的信用体系等。

是公益还是营销手段

近年来,许多银行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全社会碳减排。然而,商业银行也有着盈利及自身发展需求,那么如何看待“碳账户”的实际意义?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从目的来看,银行推出与蚂蚁森林效果相似的“碳账户”,能够起到活跃存量用户,特别是大量休眠或半休眠用户的目的。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增加用户登录银行App的频次,有利于银行开展营销。

而这种想法也得到银行业内人士的证实。中信银行内部人士表示,推出“碳账户”的意义其实也是鼓励用户把生活场景的缴费等功能绑定在该银行,这样零散的资金不断沉淀,用户与银行间的黏性不断增强,不仅银行能够多流动资金,还能开展其他业务。

不过,王诗强指出,此类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投入成本并不低,否则将很难获得用户真正的认可,并吸引其持续参与。怎么吸引用户使用碳账户,是金融机构首先需思考的问题。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碳普惠市场大有可为,但就当前个人参与碳市场,确实还有尚待解决的几个痛点。金杜研究院认为,一是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方法学有待开发,二是个人累积的碳资产的使用、消纳场景有限,三是缺少成熟的交易模式和清晰的法律性质。

对于银行推出“碳账户”与支付宝“蚂蚁森林”是否会形成竞争,王诗强坦言,竞争肯定会有,但合作才能共赢。一般客户是在支付宝上绑定银行卡进行购物消费,因此,聪明的银行应该将此类交易也算进来,从而留住客户,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针对客户的数据共享。

标签: 多家银行 中信碳账户 绿色金融 普惠化新举措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