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抢抓时间“窗口”上市 创业板拔了头筹

一段时间以来,一级市场上众多企业IPO的热度不减,引发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正常排队企业292家,其中沪市主板157家,深市主板135家。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与财务数据有效期有关。按照现行的规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在这种背景下,拟上市公司与投行的最佳选择只能是在6月30日之前递交材料。换言之,不排除一些拟上市公司专门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报审核材料。

二是与二级市场冷暖相关。今年3月以来,二级市场气温转冷,导致新股“弃购潮”大起,很多打算在今年上半年发行上市的公司放缓了上市步伐。7月以来,随着沪指从3400点一路缓慢下行到3200点,很多拟IPO公司担心如果股指继续下跌的话,可能会导致3月到4月的新股“弃购潮”回潮,因此,抢抓时间“窗口”上市成为拟IPO公司的当务之急。

从各大板块受理公司上市的数量来看,创业板无疑是拔了头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力度下,一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在新能源、芯片、半导体元件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奔赴创业板上市的重要力量。而在过去传统的上市审核制下,出现多家公司排队等待审核上市以至于形成“堰塞湖”,并不稀奇,但在如今科创板上市实行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还有众多公司等待上市,就让人不得不对当前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之间的平衡进行深入思考。

企业竞逐IPO,无疑体现出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不过,如此多的拟上市公司都选择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内申请上市审核,对于监管部门的审核自然形成不小的压力。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选择出符合上市要求的拟上市公司、在浩如烟海的申请上市材料中发现潜藏的不实信息,在二级市场生态下维持拟上市公司奔赴上市步伐的整体平衡,需要监管部门稳妥应对。

对此,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应对市场发生的新变化。要坚持IPO发行常态化,不因排队等待审核上市的公司多了就加速审核步伐,也不能因二级市场下跌了就减缓。应仿照公示制度在网上发布拟上市公司的名单,在审核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材料时严格把关,避免极个别公司蒙混过关。应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奔赴资本市场上市,兼顾发展与监管的平衡,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 抢抓时间窗口上市 拟IPO公司的当务之急 中国证监会 专精特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