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铲除低俗短视频背后的利益链——短视频低俗化屡禁不止

衣着暴露的女主播搔首弄姿,对打榜第一的粉丝喊“爸爸”;号称乡村直播,一群人身穿大红色西装、病号服,戴着绿帽子,行为怪异,甚至在地上打滚;标榜“搞笑视频”中,一男子坐在台阶上吃泡面,叉子掉了,把一桶泡面全扣在了自己脸上……这是记者近日刷多个短视频平台时,看到的各种低俗短视频

各种五花八门的辣眼睛、令人作呕的低俗短视频,直接污染了网络空间和社会风气,向受众传播了不良信息,向社会传递了负能量,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法律角度说,主播创作低俗短视频,进行低俗内容直播,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而且属于违规创作行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七条第(七)项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不良信息。

实际上,自短视频、直播行业诞生之始,低俗短视频问题就十分严重,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底线。近年来,虽然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低俗短视频的治理力度,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在去年,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文旅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但短视频低俗化现象并没有根除,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仍然充斥着大量低俗短视频,低俗短视频俨然成了一大顽疾。

低俗短视频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短视频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链。低俗短视频能满足部分网友猎奇、偷窥的心理,有流量、有市场。短视频直播平台唯流量,为留住用户,利用算法向用户推送低俗内容的短视频直播。主播为博取眼球、博人关注,赚取流量,获得经济利益,迎合平台算法创作低俗短视频。

短视频直播创作既要有法律底线,也要有道德底线,低俗不能成为短视频的流量密码。铲除低俗短视频,除了加大对低俗短视频主播和推送低俗短视频平台惩治外,关键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掐断低俗短视频背后的经济命脉,让低俗短视频失去流量,让创作低俗短视频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一方面,平台要树立正确“三观”,告别唯流量价值取向的算法推荐,不再向用户推送低俗短视频,这是平台的责任。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另一方面,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强化内容审核职责,及时处理低俗短视频和相关账号,这是平台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十条第二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标签: 低俗短视频 背后利益链 屡禁不止 网络空间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