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本报记者徐芸茜 见习记者 程阔 北京报道

今年,上海碳普惠工作将再进一步,人人都是“卖碳翁”,助力碳中和。

2月16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显示,上海将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该《方案》计划今年发布,”上海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一些比较成熟的领域开展试点,目前是集中在数据比较好计量的领域,随后将由易到难,逐步推开。后面将对接上海碳市场,包括扩大覆盖范围,在更大的项目层面上,进一步开展碳普惠工作。”

探索个人碳账户体系

碳普惠是碳金融的创新模式,可将个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的节能低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转换为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一种正向引导机制。通俗来讲,就是为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的一种激励机制。

不过,我国碳普惠机制仍处于先行先试阶段,该《方案》提出了,将逐步建立个人减排场景申报评估机制,有序推动个人减排场景接入与开发。

《方案》将在部分区域先行开展个人减排场景可行性评估和申报评估试点工作,结合政策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定期对各类减排场景进行评估,提升减排量核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促进减排场景设计的不断完善。

此外,《方案》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推动碳普惠体系与上海市已有的绿色低碳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建立面向公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旨在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为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个人方面打算先从试点范围里面看一下效果,此外还将参考其他省市的碳普惠工作的成果。”上述工作人员补充道。

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相应权益。

《方案》中显示,以“普惠积分换权益、普惠积分换荣誉”等方式实现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的消纳,逐步形成个人碳普惠流量与商家经济效益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提升碳普惠体系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根据以往经验,碳普惠项目基本是与当地的碳交所“牵手”,往往是区域性质的。而在该《方案》中显示,制定抵消规则,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本市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曾公开表示,上海环交所将加快推动碳普惠平台建设,力争今年上线运行,推动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一体化发展;碳普惠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重要补充,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在筹划构建碳普惠体系建设的协作机制,上海环交所正在牵头开展碳普惠机制方案制定以及整体框架体系设计工作。

不过,针对碳普惠“覆盖范围小,认可度较低”的问题,《方案》提出了,推动上海与各地的碳普惠体系互动合作。

2021年5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将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的碳普惠合作,以重点城市为载体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联建范围,推动各省市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打造“规则共建、标准统一”的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体系。

《方案》也给出了具体时间表,2022-2023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先行开展试点示范,衔接上海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2024-2025年,逐步扩大碳普惠覆盖区域和项目类型,完善碳普惠平台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碳普惠运行体系,探索通过商业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规则明确、场景丰富、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碳普惠各地开花

不仅是上海,不少省市都在探索碳普惠的新路径、新模式。

广东省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普惠制研究并于2019年上线了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该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学,市民可在该平台上践行低碳生活,经计算减碳量获得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

《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是广州市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项目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网上公开竞价等措施,碳减排量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该项目为林场带来超过20万元的收益。

2015年6月1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的全国首个自愿减排微商服务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服务号”正式上线。2022年1月,闲鱼上线碳账户功能,活动将累计用户自2021年12月30日起在闲鱼社区的闲置交易,用于测算碳积分。其减碳模型由北京绿交所提供测算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出行是碳普惠机制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多座城市已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绿色出行的碳普惠平台。

2019年11月,北京MaaS平台(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联合高德地图收集市民绿色出行。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9月8日到2021年4月30日,用户在高德地图上参与碳普惠激励行动累计减少碳排放2.45万吨。2021年9月4日,高德地图将用户积累的碳减排量向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售出,获得的收益将通过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形式全额返还至践行绿色出行的用户。

2021年12月17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与腾讯合作推出了“低碳星球”,可将用户通过腾讯乘车码参与的公共出行行为核算出碳减排量,积累相应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