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数治”蓝海人先行 人瑞人才(06919)正争锋

一、央企冲锋、民企跟进,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相关资料图)

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越来越快。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2.6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作为稳经济、稳就业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更是“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关键“一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仍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今年11月初,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的通知》,对中小企业提出“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数字化转型思路,并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大型企业等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的要求。

数字化转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从生产到销售全周期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实现产品所负载的数据价值提升。前者旨在提质增效,后者旨在通过优化产品使用感,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粘性,最终帮助企业实现从孤岛型向用户体验型的转变。因此,理想状态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降本增效、拓展新商业模式的手段。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以央国企、大型民企为主,需求金额集中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项目周期历时整体约4到18个月,具有金额高、历时久的特点。央企数字化转型目前正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央企公布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案或路线图。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有62家央企对外公开数字化转型战略;其中,信息领域含三大运营商在内共6家,材料领域含中国稀土、中国建材等9家,能源领域含中国电建、国家电网等22家,交通领域含中国商飞、中国中铁等15家,装备机械领域含中国一重等3家,综合领域含招商局集团共3家,林业、生命医学、建筑、金融等其他领域各1家。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等传统重资产行业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可持续性仍是个待解的难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外部市场恶化或产品价格出现波动,“小船”极易出现现金流中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才亟需数字化转型,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加速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未来三年时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每个服务平台最高奖补可达600万元,紧接着10月,工信部公示了98家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入选平台。

二、数字人才需求井喷,为企业角力转型之关键

近日,在以“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为主题的“2022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集团、中国管理模式研究院和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披露一项调研结果,发现国内上市企业中,有700余家在2020至2022年上半年期间实现连续盈利、净利润正增长,这些高韧性企业近年成功运营的其中五大关键要素在于“数字战略、数字组织、数字文化、数字人才、数字能力”。转型之路前期虽道阻且长,但企业一旦作出转型的决心,并在这条路上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转型成效也会显而易见。根据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CHO人才战略调研报告数字经济篇》数据显示,已经实施转型的68.4%中大型企业中,超九成企业已经获得成效,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上成效更加显著。

从本质上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增加技术难度或添置电子设备,而是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且在新模式下,促进人才团队以新的方式共同协作。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过去十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增至39.8%。这样的“加速度”显然也大大增加了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产业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供不应求。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伴随着数字化“加速跑”的态势,这个缺口可能还会继续加大。

针对此,在近日举办的“创新-未来”之“数智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新“底盘”沙龙直播峰会上,科锐国际高级业务总监兼数科同道CEO李涛表示,数字化人才需求将有翻倍的增长,并将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与过去单纯的IT人才不同,未来的数字化人才要求既懂技术又懂产业,能够站在企业和行业的角度,利用技术对企业业务模式进行变革;其次,核心研发类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升温。从今年的企业需求来看,有两类招聘是比较活跃的,一类是智能制造类企业对于核心硬件产品的嵌入式算法岗位需求在持续增加,传统转型互联网企业对于java前端后端开发类岗位的需求在提升。日前,佩信集团旗下行业研究院撰写并发布了《数实融合,人力资源与战略转型新构想——2023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人才发展建设》报告,指出对于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发展需采用RATIO策略,包括系统性综合运用5种方法建设完整的数字化人才团队并保障团队韧性。在佩信集团RATIO策略中,Outsourcing指向外部借用人才,拓展可用的人才库。数字经济时代对组织灵活度、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的业务出现人才需求急迫、成本受限或者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较大波动性或不确定性时,外包是最好的选择。

三、上海思芮并入ITO大战略,人瑞人才或将大力出奇迹

人瑞人才(06919)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领先服务商,近年已加码转向数字化人才的企业外包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人瑞旗下数字化人才服务的在岗人数已达1214人,较去年同期231人增加约983人,且人员配置扩增的趋势随着该业务的开拓也在继续保持,目前上半年营收占比在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模块约为6.6%,期间增速约为330%,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人瑞人才近期还以4.08亿元成功完成对ITO供应商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6%股权的收购,后者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国际开展IT近岸和离岸业务外包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服务。截至2022年3月31日,上海思芮有近3900名信息科技和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已在国内服务逾160名客户,业务涵盖超80个城市,2021年营收为7.2亿元,税后净利近6000万元。从客户结构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上海思芮已与金融、高科技、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物业管理、汽车等多个行业中的优质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2021年公司来自上述行业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1.1%、19.8%、21.4%、7.6%、5.6%、5.3%。且上海思芮积极拓展医疗、网络安全、物联网及其他高价值含量领域的新客户,实施多行业的战略布局,以实现行业覆盖的多元化。本文大胆推断,在成功完成此次并购后,上海思芮在人瑞人才的ITO业务集团式发展战略下,预将产生如下效应:

其一,增强双方的信息技术及软件外包服务业务规模、行业覆盖及专业服务能力。上海思芮的客户覆盖和拓展能力强劲,并有东软控股在高等教育和培训领域的人才资源赋能。思芮专注于为包括泛金融、先进制造、高科技、互联网、大数据及医疗健康等行业,有助丰富人瑞的客户群体。思芮强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及技术发展能力赋能人瑞的科技及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技术能力及强化技术产品组合。人瑞的研发、营运及升级招聘平台的经验,可增强思芮招聘系统的能力;思芮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预期会促进人瑞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定制化服务产品;思芮研发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助于进行精准分析目标人群;思芮推出的研发产品可与本集团自行开发的 OC SaaS整合,改善客户体验并与长尾客户建立连系。

其三,发挥人瑞及东软控股作为股东的丰富经验,共同赋能,快速实现业务协同效应。东软是中国信息技术及软件开发行业领先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稳固的软件开发能力,产业布局涵盖信息技术、教育及医疗等行业。人瑞具备深厚的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强大的人力资源科技身体系统,以及人力资源供应链及客户群体多元化。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瑞人才将发挥与上海思芮的协同效应,壮大ITO服务的时效性和业务规模,有望借助过往服务新经济客户所形成的敏锐嗅觉,屹立于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专业化数字人才全行业紧缺的大风口上,成功迈向第二条业务高增长曲线。

标签: 人瑞人才 数字经济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