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 正文

医药企业如何补链、稳链、强链?

将供应链向客户端转移靠拢、适度备货防止阶段性供应不足、寻求进口替代……面对全球医药供应链在疫情下加速重塑给行业发展带来的阵痛,不少中国医药企业不等不靠,积极补链、稳链、强链。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期间的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应对之道展开讨论。

影响双向

去年以来,为减少对中国医药供应的过度依赖,有海外买家出于战略考虑对部分供应渠道进行多元化布局。

广东莱佛士制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伟平观察到,欧美客户强调的两个以上供应商结构,在去年演变成必须有中国和非中国的供应选项。

“疫情使航运物流受阻,在供应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客户会寻求替代,从而产生新的路径依赖。集团产品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保及时交货的成本很高。”谈及去年的供货经历,绿叶制药集团副总裁、博安生物首席执行官姜华仍心有余悸。

去年5月份,一艘满载中国货物的集装箱船在距澳大利亚悉尼约40海里遭遇恶劣天气,造成至少40多个集装箱坠海,更多集装箱在事故中损毁。当时,集团一款治疗精神分裂的产品就在那艘班轮上。“得知消息后,我们都睡不着觉,后来盘点发现我们的货没有掉进海里,这才安了心。”

与此同时,汇率波动、物流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不可抗力和不稳定因素增加,靠规模降成本—靠成本打价格战—靠价格战抢市场的玩法愈发难以为继,行业挑战更为紧迫。

在出口供应之外,疫情给中国医药供应链带来的双向挑战,还波及到进口采购领域。

中国在生物药制造领域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如全球领先的生物药培养基、生物发酵罐的供应商都在海外,疫情带来交货和安装周期无限延期的风险。尽管绿叶制药在去年上半年加大了备货力度,但仍未彻底缓解供应紧缺状况。由于疫情,做创新药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东莱佛士去年有一款从印度进口的产品也没能在印度封关之前出运。

主动出击

如何补链、稳链、强链?以下医药企业的应对经验或可借鉴。

针对供应链受到的双向影响,绿叶制药不等不靠,积极应对。为确保出口供应,绿叶制药供应链团队提前3-4个月筹划走通全球物流供应,同时考虑在海外筹建物流和生产基地,以满足市场需求。进口采购方面,集团在二三年前就开启了国产化替代工作。目前,集团50%以上的生物药培养基已经实现国产化,一款96孔板检测试剂盒也实现了进口替代。“业务发展不能因为一点卡脖子的东西就不想其他办法,更不能干等供应链恢复。”姜华强调。

莱佛士的研发业务较多,在技术、软件、设备方面还存在很多卡脖子的地方,一旦遭遇断供,无论是日常生产供应还是研发创新都会受到很大冲击。为补上进口供应缺口,莱佛士一方面在国内寻找替代,一方面自行开发。

在谈及石药集团的应对时,集团副总裁、原料销售公司总经理张铮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产品高端化。低端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要实现从规模成本优势向高端认证、高端注册、高端质量的转变和跨越,从红海竞争迈向广阔的蓝天。二是“走出去”。从石药的国际合作经验看,相比价格,越大的客户越关心供应商的文化、战略和愿景,企业可借助本土化发展突破文化障碍,将与海外客户的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延伸。三是重视人才建设。市场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广揽人才会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助力。

面对挑战,国邦药业选择做好自己的事,往两个方面靠拢:一是向上游原材料供应靠拢,一是向下游市场靠拢,稳定、长期地确保供应。

中宁化集团副总裁班艳则提示,每家企业、整个行业都应该做好沟通者的角色,定期、提前与海外客户沟通,告知中国的真实情况。针对客户最关注的交货问题,要充分沟通保障交货的计划和措施,同时要以更开放、积极的态度,与客户一同建设、完善供应链。

标签: 医药企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