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中国有赞(08083):营收下降趋势未改 靠“瘦身”改善利润 天天速读

“瘦身”成为中国有赞(08083)2022年财报解读的关键词。


(相关资料图)

财报显示,期内公司营收为14.9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7%;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03亿元,同比收窄87.9%。根据智通财经APP观察,中国有赞亏损幅度收窄是在裁员及压缩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的。

营收下降趋势未改靠降本实现盈利?

中国有赞向商家提供全渠道经营SaaS系统和一体化新零售解决方案,并应用PaaS云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近三年来,中国有赞营收下降趋势一直未曾改善。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8.21亿元、15.70亿元及14.9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8%、4.6%。

中国有赞收入来源可分为订阅解决方案、商家解决方案及其他。订阅方案即一系列SaaS产品,向商家提供云端商业服务,该业务作为中国有赞的第一大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约六成。期内,订阅解决方案产生收益为8.90亿元,同比下降8.6%,主要由于云服务费减少至4825.3万元,同比下降49.2%,及SaaS产品的订阅费减少。由于云服务费收益减少,该业务的毛利同比下降5.3%至6.60亿元。

商家解决方案涵盖商家经营所需要的全面增值服务,期内,该业务营收达5.98亿元,同比增长2.2%,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他业务收入为897.4万元,同比下降21.3%。

营收端跟随主营业务规模收窄而下降,中国有赞利润端有所起伏。2020年至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亿元、-25.09亿元及-3.03亿元,利润波动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有赞2022年亏损收窄得益于费用端的改善,特别是研发费用。期内,公司的销售开支为8.31亿元,同比下降13.4%。尤其是由于裁员,公司的人工开支下降9.3%至1.57亿元。同期的行政开支同比下降12.6%至2.93亿元;其他经营开支同比减少48.7%至3.12亿元,该项减少主要由于研发开支降低。

研发投入缩水近五成,短期来看,的确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然而,通过压缩成本实现盈利并非长期竞争优势,尤其研发作为公司产品持续创造价值的依托,该项成本的大幅降低,对中国有赞竞争壁垒是否有影响,还未可知。

存量付费商家减少私域经营能否突破困境?

付费商家数量是衡量一家SaaS公司的关键指标。

从这一项指标来看,中国有赞的表现并不乐观。2022年,公司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为83439家,去年同期为88395名,同比下降5.61%。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中国有赞的存量付费商家规模有所恶化。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82343名、97158名、88395名及83439家。尽管2020年,公司的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为增长态势,但同期净增的商家数量有所减少。而2021年至2022年,公司商家规模持续恶化态势。

更为重要的是,2022年中国有赞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40443家,数万名的新增规模,仍挡不住存量付费商家规模的下降,可见公司客户流失相当严重。国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Q4有赞门店SaaS存量商家3.08万个,其中旺小店商家数降至0.72万家、环比流失近3000家。

中国有赞的存量付费客户可分为订阅电商SaaS和订阅门店SaaS(包括有赞零售、有赞连锁、有赞美业、有赞教育和旺小店等)。前阵商家占比约为63%,后者则为37%。然而,2022年新增付费商家中有50%来自于门店SaaS,可见增值服务成为公司挖掘增长的路径。

中国有赞亦在财报中指出,“要从提供SaaS系统为主的软件服务,变成提供更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服务。除了这些帮扶动作,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去帮助商家继续提高GMV,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增值收入。”

中国有赞挖掘存量客户的更多变现价值,主要是因为客户数量增长趋势不再。事实上,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去年一年过得并不容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足44万亿,同比下降0.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了6.2%。外部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寻求存量市场的增长空间,成为有赞的必然选择。更进一步来看,有赞宣布业务从“开店营销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到“私域运营解决方案”,无非是这一战略指引。

在业务升级的推动下,2022年中国有赞服务的商家交易额(GMV)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3%;单个商家的平均销售额也再创新高,约为120万元,同比增长约9%。

业务升级的甜头,让有赞坚定了精耕细作的决心。未来,公司将聚焦内容变现、品牌DTC、门店数字化这三大核心客群,提供匹配的解决方案,打造更高效率的销售体系。

然而,尽管单个销售额有所增加,但仍难以掩盖商家数量大幅流失带来的损失,而根据券商预计,中国有赞旺小店商家流失影响或持续到2023年年中。

总之,从财报来看,有赞似乎依然放弃规模增长路径,转而开始精耕细作,这也意味着公司高增长已成为过去式。而压缩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则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以牺牲研发投入换取的利润改善,其商业模式健康与否,仍需要时间检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