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16天观测到13种184只猛禽 广州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启动

记者从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获悉,由该协会发起的“2022年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从9月23日至10月8日16天内共观测到13种184只次猛禽。此次观测活动将持续两个月。另据了解,10月1日和5日,有志愿者先后在增城、从化多地记录到黄胸鹀。

开展观测猛禽活动

3小时观测到5种11只次猛禽

“10:07,1只燕隼从龙虎岗东面快速横穿,被早早在此等候的志愿者李朝东用镜头‘捕获’;

11:17,龙虎岗上空出现3只猛禽盘旋,那是蛇雕、凤头鹰、日本松雀鹰;

12:28,两只日本松雀鹰在龙虎岗西面高空盘旋,1只白喉针尾雨燕快速穿过,打了个圈,被志愿者果断拍到;

12:34,3只蛇雕在龙虎岗北面超低空盘旋;

13:01,两只黑冠鹃隼从荡胸亭方向一路向西,飞越野人谷。”

在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微信公众号《白云山上的守鹰人》一文中,协会秘书长、此次观测志愿活动负责人甄军如是记录10月7日观测到的猛禽情况。

甄军表示,该协会发起的“2022年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从9月23日开始,每天9时至17时,志愿者分别在白云山孖髻岭、龙虎岗、摩星岭和鸿鹄楼观察点进行猛禽观测,活动将持续两个月。

甄军透露,经统计,从9月23日至10月8日,在短短的16天时间内,志愿者共观测到13种184只次猛禽。其中,10月8日,不到3小时就观测到燕隼、蛇雕、凤头鹰、日本松雀鹰和黑冠鹃隼5种11只次猛禽。

除了这5种和另外3种未识别猛禽外,16天内志愿者还观测到凤头蜂鹰、红隼、赤腹鹰、红脚隼、松雀鹰5种猛禽。

“今年是我们协会第二次有计划组织志愿者在白云山开展猛禽观测活动。”甄军介绍,2021年10月初至11月末,他们首次开展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共观测到15种猛禽。

猛禽

猛禽泛指凶猛的掠食性或食腐性鸟类,如鹰、鵟、雕、隼、鹞、鸮、鹗等,市民所说的“老鹰”就是这些猛禽的俗称。它们通常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粗壮有力的喙和脚爪,善于捕捉其他小鸟及动物。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层,是鸟类中的旗舰物种或伞物种,对于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类群,是关键性的、环境指示性物种。

观察记录黄胸鹀

曾在海珠湿地拍到黄胸鹀、发现黄胸鹀在增城越冬

不断观测到、拍摄到猛禽,让志愿者欣喜不已。更让人欣喜的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禾花雀)不断被发现。

2018年10月13日,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会员兼理事赵广胜在海珠湿地带学生观鸟的时候,无意中拍到了5只正从草丛中扑棱飞出来的黄胸鹀。这是海珠湿地首次拍到黄胸鹀的身影。

黄胸鹀数量少,极难发现,最近一次在广州市内有迹可查的“现身”为2014年,有民间记录者在增城拍到黄胸鹀的身影。

自海珠湿地首次发现黄胸鹀的身影后,广州不断拍到黄胸鹀。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协会组织志愿者不间断观察记录发现,有黄胸鹀个体在增城朱村街等两处越冬,这也是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记录中,广州区域首次被记录到有黄胸鹀越冬。

“去年我在增城石滩镇一次拍到40只黄胸鹀。”甄军表示,去年4月29日下午,他在石滩镇一处灌木丛拍黄胸鹀时,竟然拍到一大群,“回家打开电脑看图,好家伙,全是!”甄军数了数,一张照片就有40只黄胸鹀。“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黄胸鹀迁徙时集群飞行’。”甄军开心地说。

“10月1日、10月5日在增城、从化多地也记录到黄胸鹀。”甄军透露,这些数据来自黄胸鹀保护志愿者,他们都是富有经验的观鸟者。

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自2015年成立,是由个人会员、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地方性、联合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骨干成员具有鸟类学、昆虫学、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协会承担众多科普教育项目,如开展学生观鸟活动,组织专家及资深自然观察者开展知识科普讲座等。

黄胸鹀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喜食植物种子,标志性特征为胸部的亮黄色羽毛。黄胸鹀在2000年时仍是数量丰富的无危物种,近年来数量锐减,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的评级升为“极危”,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生态越来越好吸引鸟类停留

广州地处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每年都会有包括黄胸鹀在内的多种鸟类迁徙经过。这些鸟类在迁徙途中需要休息、补充能量,往往会选择安全、食物丰富的地方作为停歇地、加油站。

专家分析,由于近年来市民爱鸟、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提高,加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食物增加,吸引黄胸鹀等众多鸟类到来。

标签: 16天观测到13种184只猛禽 广州白云山 猛禽观测志愿活动 记录到黄胸鹀 增城越冬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