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罕见病治疗“独角兽”开启上市倒计时

凭借在立项、研发、审批等多个过程中享受税收减免、特殊通道、加速审批等优惠,近年来全球罕见病治疗市场的热度正在持续提升。

深耕罕见病治疗近10年,拥有一套具有市场潜力的差异化产品管线,成功切入全球最前沿的罕见药治疗研发赛道,以上便是北海康成的公司履历。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全球已发现约有7000种罕见病,其中仅约5%具备有效治疗药物,绝大多数罕见病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即使是在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囊括的121种疾病中,也仅有60%“有药可治”。可见,在罕见病治疗领域,有巨大的未被满足治疗需求。

北海康成此次选择在港股上市,之所以获得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期待,在于其与多数扎堆免疫抑制剂开发的港股创新药企不同,颇具特色地选择了罕见病治疗作为其主打的研发赛道。凭借市场稀缺性和升值潜力,公司成长确定性将逐渐提高。

展望千亿罕见病治疗蓝海市场

目前全球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都在加大研发生产投入,争夺技术转化后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各个细分赛道的容量大小,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成长空间,也决定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想象高度。

北海康成之所以值得期待,不仅在于公司自身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和丰富的创新产品管线,还在于公司深耕的罕见病治疗赛道未来可期。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21年10月11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提高罕见疾病临床研发效率,满足罕见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实际上,政策风向标下的罕见病治疗市场已成为明星赛道。

从治疗需求来看,全球约80%的罕见病属遗传性,且3/4为婴儿期发病,五岁前的死亡率为30%。总体而言,罕见病预计会影响全球3.5%至5.9%人口。而在我国公布的121种罕见病中,有10种罕见病的患者人群在10万人以上,甚至超过部分肿瘤患者群。

由于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带病生存期至数十年,但在超7000多种罕见病中仅约5%具备有效治疗药物,因此罕见病市场治疗需求较为紧迫,也由此催生出较大的罕见病治疗市场。

在商业价值层面,罕见病治疗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罕见病药市场规模为1090亿美元,2020年已增至135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430亿美元的规模,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3833亿美元。

对标全球市场,中国罕见病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同样十分广阔。2016年,国内罕见病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左右,2020年超过13亿美元,占全球比例大概是1%。预计到2030年,中国罕见病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2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65.42亿元),届时在全球市场规模中占比将达到约6.8%,增长潜力巨大。

然而,罕见病药物研发存在显著的技术壁垒。例如,需要研发企业在细分领域上做到全球或者区域领先,能够借助双抗、ADC、基因治疗或细胞治疗等技术进行药物形态创新等,所以此前鲜有企业在罕见病领域发力。

但正是认识到罕见病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认识到罕见病能够为包括基因治疗、RNA、补体疗法等在内的多个新兴技术平台提供“练兵场”拓宽其技术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开始布局罕见病研发领域。例如,今年9月末,默沙东宣布拟并购罕见病新药研发公司Acceleron Pharma。不仅是默沙东,罕见病领域近年已吸引赛诺菲、武田和AZ等一众跨国药企巨头的百亿美元投入。

跨国药企巨头的逐渐布局,从侧面反映出罕见药治疗赛道的火热,也在一定程度上衬托出北海康成在这一领域的先发优势。

以公司重磅产品Hunterase®(CAN101)为例,该产品在去年9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亨特综合征)。这是北海康成在中国成功商业化的第一款罕见病药物,也是国内首个且唯一的全球新一代治疗MPSⅡ的酶替代疗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拥有FDA孤儿药资格认证,且在此前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优先审评资格,填补了我国在MPSⅡ适应症临床治疗领域的空白。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由于Hunterase®是目前国内仅有可用的MPS II靶向疗法,因此面对逐渐增长的治疗市场缺口,Hunterase®在商业化层面拥有独占优势,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实际上,Hunterase®只是北海康成在罕见病治疗创新研发领域的一个缩影。除了Hunterase®外,北海康成还布局了靶向部分常见的罕见疾病以及罕见肿瘤适应症的罕见药治疗研发管线,建立起了一套包括生物制剂、小分子及基因疗法解决方案在内的产品组合,充分说明了公司创新研发的高效。

高效研发驱动内在价值不断提升

北海康成之所以能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与公司高效的创新研发不无关系,而这也为其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北海康成针对具有市场潜力和经验证作用机制的罕见病适应症,已开发了13种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药物资产组成的综合差异化产品,其中包括3种已上市产品、4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1个处于IND准备阶段、2个处于临床前阶段以及3个处于先导识别阶段的基因疗法产品。

在罕见病研发管线方面,北海康成拥有7种生物制剂及小分子产品候选产品,对应适应症包括亨特氏综合症(MPS II)及其他溶酶体贮积病(LSD)、补体介导紊乱、A型血友病、代谢紊乱,以及罕见胆汁淤积性肝病,包括Alagille综合症(ALGS)、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及胆道闭锁(BA)。

最新的研发进展显示,今年7月,公司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CAN106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同年10月,关于治疗戈谢病的CAN103项目临床试验申请(IND)的正式获批。

以CAN106为例,该产品是一种作用于补体系统C5靶点的长效人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该适应症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补体系统失调的罕见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为主,可伴有血栓、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症状,在2018年被中国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从适应症市场来看,自2016年至2020年,中国PNH的患病率由2.33万人增加至2.38万人,预计在2030年达到2.45万人。同期,PNH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患病率由9.58万人增加至10.05万人,预期于2030年将达到11.18万人。

从治疗手段来看,除了骨髓移植,PNH尚无其他有效治愈手段,控制溶血发作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补体通路抑制剂等,其中抗补体C5药物是其当前标准疗法。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获批治疗PNH的补体C5抑制剂药物仅有Soliris(Eculizumab)和Ultomiris(Ravulizumab),这两款药物均由美国公司Alexion开发,该公司目前市值已达40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80亿元。

且值得一提的是,Soliris治疗费用高昂,每位患者每年耗费约为50万美元。在此背景下,国内市场迫切需要更具成本效益的疗法,国产替代需求巨大,也为CAN106未来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并且,据Alexion公司财报2020年Soliris 和Ultomoiris 的销售额达到52.9亿美金;Soliris和Ultomiris可成为销售总额破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可见PNH适应症市场潜力巨大。待CAN106上市后,或为北海康成打开丰厚的利润空间。

而在罕见肿瘤领域,北海康成的创新研发同样在稳步推进。以CAN008为例,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最新研发进展显示,公司今年10月就GBM患者一线治疗在中国内地进行CAN008的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此外,其他两种肿瘤产品CaphosolTM(CAN002)和Nerlynx®(CAN030)也已分别在中国内地及大中华区获得了上市许可。

除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外,公司还在探索新一代基因疗法技术,并正在开发两种分别用于治疗法布雷病及庞贝氏病的基因治疗产品。此外,公司正在内部开发靶向不同组织的腺相关病毒(AAV)递送平台,例如中枢神经系统(CNS)及肌肉。

在专注创新研发的同时,北海康成同样通过战略合作和授权引进等方式,实现国际前沿技术领域的同类最优产品研发,进而打造一套罕见病技术平台。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截至今年4月,北海康成已完成14项“License-in”合作。其中在今年4月末,公司与LogicBio公司达成了一项交易金额高达6.01亿美元的大型License交易。上文提到的用于治疗法布雷病及庞贝氏病的基因治疗产品,正是北海康成使用LogicBio授权的AAV sL65衣壳载体开发而成。目前北海康成的全球合作伙伴包括Apogenix、GC Pharma、Mirum、药明生物、Privus和LogicBio等国际顶尖药企。

综上所述,不论从罕见病治疗的适应症覆盖、研发进度、市场空间还是产品管线商业化进程来看,北海康成已表现出先发优势。


标签: 北海康成 罕见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