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临近年末 消金机构增资补血动作不断

年末,消金机构增资补血动作不断。仅在11月10日一天内,就有两家消金公司传来新消息,其中,北银消费金融获批增资,从8.5亿元增至10亿元人民;另外小米消费金融也发生自开业以来首次高管变动。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下半年已经至少有10家消金公司高层“换血”,另有3家消金公司竞相增资。监管大考下,机构频频“补血”为哪般?“排兵布阵”高管人员又有何深意?

半年内10家公司高层“换血”

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牌消金人事变动尤为频繁。11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4个月内有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安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10家消费金融公司出现高层人员调整,涉及岗位包括总裁、总经理、首席信息官、首席风控官、独立董事、董事等核心职位。

一次履新来自小米消费金融。11月10日,重庆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多则批复公告,分别核准了赵文龙、项锟与王剑的任职资格,三人分别担任小米消费金融的新任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和总裁助理。

对于此次变动,小米消费金融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管理层主要的变化是人员的增加。公司为了给接下来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吸收专业领域的管理人才,本次引入了分管科技、合规和互联网业务的高管,相信他们的加入会对接下来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大的管理、才智的支撑”。

对于小米消费金融高层变动,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评价道,类似小米消费金融这类由民营资本发起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高管的业绩考核压力较大,股东对高管层期望较高,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变动比较常见。

此外,综合4个月整个消金行业高层人员变动情况来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10家机构中,中银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均出现了2次高层换血,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在8月、11月分别被核准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任职资格,金美信消费金融则分别在9月、11月分别收到拟任董事、总经理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批复。

对于多项任职变动,中银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关任职属于正常的职位晋升。

事实上,年来消金公司人事变动不少,尤其到年底,变动则更为频繁。数据显示,2019年24家已开业持牌消金机构中,有22家出现了重要人事变动情形。此外2020年内,发生人事变动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样不下20家。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高管变动能够为消费金融机构注入“活水”,为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公司战略在下一阶段的实施与执行。在她看来,年内多家公司高层变动,也体现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的行业背景下,消金机构持续面临如何根据形势选择合适的业务路线与发展战略,如何贯彻数字化转型,以及如何实施差异化路线等挑战,这需要从组织架构、高级管理人员的“排兵布阵”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年末增资补血不断

除了高层变动外,年内也有不少消金公司增资补血。除了北银消费金融11月10日获批从8.5亿元增资至10亿元外,招联消费金融10月底注册资本由38.6896亿元增至100亿元。另外9月底,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也从6亿元增至26亿元。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依靠股东增资、向金融机构借款,到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债券和银团贷款等多类方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情况来主动选择匹配的低成本融资方式。其中,股东增资是股权融资,直接补充资本金能够提升资本充足率,且没有债务偿还等压力。

消费金融领域几年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迎来增资高潮。于百程认为,2021年,虽然增资机构数量不多,但注册资本增资金额比较大,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增资了60多亿元,杭银消费金融增资13亿元,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增资20亿元,显示出消费金融公司的实力达到了一定规模。

王诗强则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主要有多方面原因,好的一面是业务快速增长,原有注册资本及外部融资不能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不利的一面可能是坏账太多,可能是外部融资困难,为了弥补坏账,需要原有股东增资支持”。

“这几家消金公司增资,也是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稳步扩张的一个缩影”,苏筱芮谈道,此举一方面能够夯实资本,进而在未来实现展业规模等方面的拓展;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强化其品牌亦有加成作用。

多重压力下如何突围

回顾一年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同时也从法律层面夯实整个消费金融的监管框架,另外在业内层面也划出利率红线、明确监管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罚单也更为密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4个月以来,已经有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4家公司被罚。其中,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均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盛银消费金融则被指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金美信消费金融则是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

对于机构后续发展,苏筱芮指出,段时间多家机构由于贷后管理不到位收到监管罚单,因此机构一是贷后管理要不断强化,加强科技实力,提升贷中监测、贷后管理的能力;二是信息保护,互联网信贷的“断直连”强化了用户信息的风险隔离,此外叠加部分消金机构被监管通报App违规整改不及时等案例,机构需要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来重视信息保护相关的合规工作。(记者刘四红)

标签: 年末 消金机构 增资补血 不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