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单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 共享平台让保税航材“自由行”

“试点企业航材利用率提高40%以上,单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不仅有力保障了航空公司航班高效运转,还为客户带来了实际效益……”说起实行“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航材共享保税监管改革创新模式所带来的红利,中国航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附件业务运行总监陈飞喜不自胜。

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14项全国首创案例之一,中航材是全国首个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保税监管模式改革创新试点,其建设的航材共享平台对优化我国航空器材资源配置能力、让保税航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转成为现实有着重要意义。

“以前我们在各地保税库的航材是属地管理,一出库就要被征税,很难自由流转到外地。”陈飞告诉记者,在数字化和物流网络相结合的物联网基础上,中航材建立了以航材资产共享为纽带,以集中采购和专业化资产处置为手段的航材共享平台,围绕“国产民机航材保障体系”建设,为客户提供集寄售、分销、租赁、维修管理及信息共享等多种业务模式于一体的全方位航材综合保障服务。

2019年1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内企业中国航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保税航材共享项目,支持民航飞机航材综合保障产业发展,全国首创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航材共享保税监管改革创新模式,实现了保税航材一次备案、一次申报、一次核准及在保税状态下的自由流动。“至此,中航材终于实现在各口岸统筹调配和实时调拨保税航材。”陈飞如是说。

“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保税监管模式可实现不同地区航材库存的自由调拨,大幅降低航材保障的重复储备、资金占用、重复建设等运营成本,更有利于海关监管,提高航材保障效率。”陈飞补充说,也契合共享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力助推了航材共享平台建设,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推动新型航材综合保障服务模式与国际无缝衔接。

在中航材波音保税仓库内,记者看到,300余组高大的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种航材部件,既有飞机襟翼等大型部件,也有螺钉、螺帽等消耗件。正在小心翼翼挑拣零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仓库内有15000种件号的航材。航空公司下单后,我们最快要在30分钟内完成拣选、包装、海关预申报等工作,通过货运代理或用户自取的方式送达用户。”

据介绍,该保税仓库是波音全球6家备件中心之一,为国内及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维修企业提供7×24×365的不间断服务。此外,中国航材还与美国普惠、柯林斯、爱尔兰香侬等合作伙伴设立了保税仓库,降低了用户的采购成本,提升了保障效率。

目前,以北京为中心,上海、厦门、广州、成都、昆明、西安、乌鲁木齐8个口岸都开展了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保税监管模式,建立起中航材站点库的北京海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波音787型飞机平均送修周期由传统模式的60天缩短至35天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该模式可为关联航空公司每1亿美元航材投资节省2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重复投资,航材成本节省率达20%以上。截至2020年11月底,保税包修项目的投入资金1.2亿美元,送修器材总价值1.3亿美元。

标签: 保税航材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