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数字化助力应用场景落地 升级需要全局观

新基建概念自2018年12月提出以来,就一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数字化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样热度不减。日前,普华永道中国能源与基建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冯昊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畅谈新基建与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助力应用场景落地

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哪些走在了前列,更加为大众所熟知呢?冯昊认为,就现阶段来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城际高速铁路及轨道交通的成果更加明显。包括我们所推崇的Baas(电池即服务)模式在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很好的基础建设做支撑,在基建这块,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支持。而中国的高铁城铁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它带来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这样的“三流合一”的快速流动与分配。当然其他领域的新基建同样发展迅速,只不过现阶段的基建更多体现在了B端对B端上。

新基建是如何与数字化结合的呢?冯昊表示,两者的交融,在于如何利用新基建的技术,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打造自身的数字化场景。

冯昊解释道,两者可以算作交互的关系,脱离业务,只谈技术,没有任何意义。两者的结构点在于把技术运用到现有的环境中,落地到应用场景里,当然体现新基建的技术和方法要通过数字化。这样的方向才能产生最好的机会点。

数字化升级需要全局观

在落地应用场景的过程中,是应该全面改造呢还是应该小修小补,逐步改造呢?

冯昊认为,答案并不绝对,但是不管如何进行数字化升级,全局观必不可少。所谓的全局观,是指企业需要把自己的业务策略与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策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相结合。不能够就单纯的数字化去谈数字化,也不能为了升级技术去更新换代。

当然,冯昊也承认,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通常费时费力。对于非常大的浩瀚工程,不妨从一些局部的点上做优化,但一定要找出最适合企业的、最容易发力的这一个点。数字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转型中不断调整,所以也不排除企业局部试点,再行发力。

冯昊以服务的某大型石油企业为例,普华永道承接了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规划前花了半年时间评估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基线、企业主要的痛点,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想要实现整个数字化转型,需要落地到整个数字化场景上,让数字化场景跟企业业务非常契合。普华永道为企业设计了差不多有近20个的整体数字化场景,包含了上游的勘探,中游的炼化,以及下游的加油站等,从而形成了覆盖所有上中下游的整个一条价值链,这才是对企业有价值的地方。

“数字化的手段和技术,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帮助企业达成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围绕的是降本增效,但也不绝对。比如有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通过遥感等技术,实现预防性的检测和维修,大大减低资产使用中的风险,实现间接的降本增效。”冯昊如是总结。

创新走出差异化道路

除了降本增效,冯昊认为另一个重要的破题角度是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冯昊表示,技术上的创新,和降本增效并不矛盾,反而相互联系。直白地说,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冯昊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企业以前需要10个人操作机器,但现在技术进步产生了新的物理感知和空间感知,再加上工业机器人的手段,企业生产可以做到少人甚至于无人,这样就可以把很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节约下来。

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更多在于对商业领域的开拓。冯昊谈到,像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本身的业务聚焦在硬件或者软件的开发,但是随着数字化的赋能,它们慢慢地跨入到基建行业,例如雄安新区新机场的设计规划、重庆四川等地的智慧管廊设计等。这些企业纷纷开始把整体基建摄入自身业务版图,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更好融入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对企业来说,创造了新的盈利点,还将业务版图拓展到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上。

在数字化浪潮中,巨头无疑在充当弄潮者的角色,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又将如何积极拥抱新基建与数字化呢?

冯昊表示,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强调创新,但是它们的创新与大企业的创新并不完全相同。中小企业首先要找到自身独特的一个点,就是所谓的matchpoint。如果中小企业盲目追随大企业,结果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淘汰。

冯昊以机械业为例进行了解释,普华永道服务过一家上市公司,它专门做智慧工地的软件服务。这家企业把整个基建类的成本核算、基建计划的编排,通过自建的软件系统处理得很好。在这么一个不算大的细分市场,这家公司通过创新把业务发展得非常大,成为业内数一数二的龙头,并最终成功上市。

冯昊总结道,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能够发力的点才是适合企业特性的“独特的点”。通过强调企业的创新思维,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创新领域,才能看到新的机会。

标签: 数字化

精彩推送